视频会议步入“平民时代”
2009-09-07 00:00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对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的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较2008年底增长13.4%,上网普及率达到25.5%。在中国的网民中,已有3.2亿网民使用了宽带访问互联网,占比高达94.3%。互联网及宽带网络的快速普及,为视频沟通奠定了基础。
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加强了企业之间的联系。金融危机的发生也促使更多的企业考虑降低管理和运营成本的策略,而远程视频沟通无疑是不错的方式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视频概念的普及,很多中小企业也开始利用视频会议来提高企业的效率,加上视频会议厂商之间的竞争促使视频会议设备自身价格的降低。这些因素都为视频会议进入平民化时代起到了不可忽略的推动作用。
平民化推动视频运营的发展
视频会议的普及对传统的中心点MCU加视频会议终端的结构提出了挑战。首先,每个网络单独部署MCU的方式显然不适合家庭及个人使用;其次,MCU及中心点网络的投入成本过高也限制了视频会议的大规模推广;第三,视频沟通的需求是没有国界和企业范围限制的,如何在不同国家的不同企业间建立起视频沟通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谁来对这些终端进行管理,谁有能力提供这种无界限的视频沟通服务等等。就目前视频会议设备的架构而言,任何一个厂商都很难做到这一点。而运营商作为互联网线路服务的提供商在这方面则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既拥有视音频通讯管理的丰富经验,又掌握着互联网资源的分配。因而,只有运营商和视频会议设备厂商一起合作才有可能最好的适应视频会议平民化浪潮。
视频一旦进入运营无论对视频会议市场格局还是视频会议设备本身都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将推动视频会议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运营模式下对视频会议的要求
当视频会议步入运营时代,对于视频会议设备的生产商来说必须把专业化的设备转变为平民化。这主要突显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网络适应性强
视频进入运营时代后,用户使用的网络只能是公众互联网。互联网并不是专门为某一个产品设计的,他承载着众多的通讯业务。视频会议如果要利用这个网络就必须适应互联网本身的一些特性。如网络的不稳定性,以及不同区域的互联网质量差异等等各种问题。
2) 安装使用方便
视频会议一旦进入运营,视频终端设备就变成一个大众消费品或家电产品,他面临的竞争对手就是手机、电话、传真这样的设备。因此,设备的安装使用必须非常的方便,这点对于大规模的普及而言至关重要。
3) 强大的媒体兼容性
既然是运营模式,那么在终端上就无法做到一家独大。普通老百姓的喜好是千奇百怪的,作为视频设备的提供商,无论是中心平台还是终端设备都必须具有很强的兼容性,也只有如此才能实现百花齐放的市场繁荣场面。
4) 性价比要高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视频设备一旦作为一种普通的消费品,他的价格就无法遵从传统工业产品的价值体系。他必须具有很高的性价比,也只有如此视频会议才能真正的进入“平民时代”。
总结
种种迹象表明,基于IP的视频会议系统将成为宽带IP网的一种潜力很大的增值业务。而它的终极目标是公众运营化,即使千家万户能够享受便捷的、随时随地的视频服务。但IP视频会议系统的公众运营化,涉及到很多问题,服务质量是实现IP视频会议发展的关键,所以在IP视频通信的系统设计中,就要统一做好服务质量的设计。
科达作为国内领先的视讯厂商,采用了诸多视频新技术已使其视频会议设备达到了高网络适应性、高易用性、高兼容性、低成本的“三高一低”的标准,完全满足未来大规模商用的需求。而科达也希望,能与广大业界人士一道为IP视频会议在国内的应用普及与发展尽一份力。